“靜夜守護”建章立“智” 福建不斷深化噪聲污染整治工作
作者:奧斯恩凈化
發表時間:
瀏覽量:1573
廣場舞音樂、高音喇叭促銷、夜間施工噪聲……生活中,你是否也遇到過煩人的噪聲污染問題?
為著力解決群眾反映突出的城市夜間噪聲擾民問題,日前,福建省生態環境、公安、住建、交通、文旅和市場監管等6部門聯合開展“靜夜守護噪聲治理我們在行動”專項攻堅行動,以部門聯動、聯合會商、巡查督導、領導包案、跟蹤問效等措施為抓手,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堅持源頭管控、分類施策,持續優化執法監管方式,有效提高執法監管效能。
各地各部門迅速響應,不僅強化機制創建,同時注重智慧監管。目前,全省九市一區均已制定印發噪聲監管職責分工方案,對新噪聲法中多項未明確具體責任部門予以明確,做到不僅有法可依,而且職責明確。此外,各地還積極探索創新監管模式,出臺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和噪聲擾民問題線索移交工作機制,靈活運用在線監測、視頻監控等科技手段,全省噪聲監管長效常治的格局已初步成形。
“以前一到晚上,廣場里經常傳來廣場舞的噪聲,我們實在不堪其擾。噪聲監測裝置安裝起來后,現在噪聲比以前少了!”在福州五一廣場,市民講述著治理噪聲污染后發生的變化。
原來,針對公園、廣場噪聲瞬時性、局部性和分散性的特征,福州市在市管公園和相關廣場等重點區域建成了105臺噪聲監測顯示屏。這些噪聲監測設備具備數據存儲和分析功能,有了監測數據“說話”,擾民群眾遇到現場勸導更能虛心接受,立行立改,噪聲擾民問題解決效率不斷提升。
這僅是福建省治理噪聲擾民問題智能化創新的一個縮影。為了有效治理各類噪聲問題,全省謀求新思路、新辦法,可謂是多點“開花”。
為有效解決建筑工地噪聲問題,今年9月,廈門市出臺相關文件明確,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有關建筑施工項目的噪聲自動監測系統應聯入廈門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并限定完成期限。同時對監測設備提出計量認證標準,設定監測范圍和分辨率等參數,要求監測數據符合平臺接口標準并能實時上傳。
針對道路上“炸街車”噪聲擾民問題,泉州市、寧德市交警部門迅速行動、巡檢結合,通過調取視頻監控、分析研判等方式,鎖定具體車輛和駕駛人員,依法處理,督促駕駛人加強學習并簽署“反炸拒飆珍愛生命”承諾書。
莆田市則是創新運用數字化平臺,將前期6部門聯合排查的易產噪點位300個、問題清單175條導入平臺,建立一企一檔,鎖定位置,拍攝實景照片上傳平臺,實時查看、調度點位情況,線上線下同發力,對完成整改問題及時剔除,實現易產噪點位和問題整改可視化精準化管理,更高效更強力推進專項行動開展。
瞄準城市夜間噪聲污染來源復雜、部門權責交叉、根治難、易反彈等共性難題,除了借助智能化設備外,省生態環境廳還牽頭不斷完善各部門聯勤聯動、信息共享、問題移交等工作機制,定期召開省直部門聯席會,對各地各部門工作情況進行點評、通報,推動噪聲治理的聯合攻堅。
在福州,市生態環境局落實每月聯席會議制度,聯合會商、聯合行動、聯合督導,推動難題化解;實施市直參與部門掛片包案負責制,加強對夜間噪聲投訴問題查辦情況的跟蹤調度、督辦指導;邀請媒體聯合夜查、跟蹤報道,強化跟蹤問效。公安、城管等部門抽調專人成立工作專班,加強本系統責任范圍投訴問題查辦情況的跟蹤調度、督辦指導等工作。修訂《福州市市管城市公園廣場舞、大家唱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噪聲常態化管理機制》等制度文件,及時固化完善經驗做法形成長效機制。
在泉州,市級督導組邀請市紀委監委駐市生態環境局紀檢監察組和媒體記者共同對重點噪聲擾民問題抽查督導,并就督導中發現的問題予以公開曝光,第一時間將問題線索轉交屬地人民政府實施聯合整治,同時市級相關部門及時跟進整治情況督導。
在龍巖,龍巖市生態環境局實行局領導班子成員掛片負責制,由7名班子成員分別掛鉤7個縣(市、區),并成立以掛鉤領導為組長、相關科室科長或骨干為成員的7支市級督導組,推動“靜夜守護”點題整治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
一項項制度“硬招”,讓噪聲治理迎來累累碩果,噪聲擾民信訪投訴件辦理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9月份滿意度達到98.8%,環比提高0.55個百分點。
奧斯恩OSEN-Z環境噪聲自動監測系統,通過CPA計量認證,具備遠程自動校準,超標錄音及回放,聲源識別,技術服務網點遍布全國,高智能化,匹配云平臺,提供定制化服務。
OSEN-Z噪聲在線監測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與現場端儀器儀表進行互聯互通,完成對環境噪聲數據實時采集,并對采集數據 統計分析,計算噪聲值,是一種戶外噪聲自動監測系統,它由數據顯示大屏、噪聲傳感器、數據采集統計分析軟件、無線傳輸模塊、服務器云平臺軟件、微信客戶端等部分組成。噪聲計測量范圍大、功能強穩定性好、可實現遠程視頻監控、遠程廣播喊話等功能。普遍應用于建筑施工噪聲,交通運輸噪聲,商業娛樂場所噪聲,公共場所(公園,廣場)噪聲,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城市功能區噪聲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