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幸福生活加好“靜音器”——標本兼治解決建筑施工噪聲擾民問題觀察
作者:奧斯恩凈化
發表時間:
瀏覽量:1266
日前,四川省成都市召開噪聲污染防治工作新聞通氣會,提出2023年成都市將全面完成聲環境功能區自動監測系統的安裝,開展“寧靜小區”創建試點和噪聲污染防治工作考核體系研究試點。
加強噪聲污染防治是保障公眾健康、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維護社會和諧的一項重要舉措。為推動解決噪聲困擾,多地完善規劃、加強管控,從解決噪音源問題上下功夫,在打造系統防護體上做文章,為百姓構筑和諧安寧的生活環境。
近些年,不少地方開展了專項整治工作,除加大執法力度外,更著重在健全規章制度、落實噪聲防控措施等方面下功夫,增強對夜間施工噪聲擾民現象的整治和引導。
福建省開展“靜夜守護”專項行動,相關部門選取建筑施工、工業企業、交通運輸及社會生活四種噪聲類型和多個夜間噪聲易發點位進行檢查,詳細了解噪聲污染整治情況。檢查過程中,發現部分企業機械設備、通風設備及制冷設備等運行噪聲排放超標,部分娛樂場所空調制冷設備運行噪聲排放超標,部分工地噪聲監控儀器設置不科學、測值不準確,現場督促屬地業務部門及時跟進監督整改,整改到位后要梳理總結,條件成熟時作為典型案例進行報送。
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對投訴較多的工程建設、施工、監理單位進行集體警示約談,要求立即停工整改。針對相關施工、監理單位存在多次違法違規進行夜間施工且拒不整改的情況,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對這些單位實施立案查處、頂格處罰,同時要求建設、施工、監理單位就合理安排工程打樁施工時間、優化施工工藝和工序、不隨意鳴笛等方面提交書面承諾,舉一反三。按照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要求,從2019年4月1日開始,廣州全市所有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的在建建筑工地,或施工周期大于6個月的建設工地都必須安裝揚塵噪聲在線監測設備。相關監測數據同步共享到在線監測平臺,實現噪聲污染實時監測。
針對重點區域、重點路段的在建項目,成都市實行專人重點看護,以市民反映強烈的項目為重點,對屢教不改的工程項目進行嚴肅處理。加大路面巡查,強化渣土車夜間作業的管理和處罰。在施工工地噪聲監管方面,將噪聲擾民投訴與夜間施工作業審核掛鉤,督促施工單位加強降噪治理,做好周邊居民的安撫和解釋工作,完善制度建設,緩解噪聲投訴。將建筑工地施工噪聲違法行為納入建設、施工企業信用評價管理范疇,依法懲戒嚴重失信企業。成都市還出臺了建設施工噪聲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對施工噪聲污染防治責任、源頭控制、過程控制、高考中考期間施工噪聲控制、監督管理及信用評價等方面進行了明確。
通過科技賦能,助力實現降噪效果,也是努力方向之一。成都市充分利用智慧工地平臺,實現施工噪聲智慧化監管。要求符合條件的建設工地安裝噪聲自動監測設備,設立LED顯示屏實時顯示,接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智慧工地”平臺。設置噪聲超標報警功能,實現噪聲實時監控,將多次超標或長時超標的建設工地納入重點監管范疇。將施工噪聲投訴情況、噪聲自動監測設備安裝等情況納入“綠色標桿工地”“安全文明工地”評比內容,提高企業落實施工噪聲污染防治積極性。同時,將2500個工地納入噪聲智慧管理,在每家工地大門口張貼施工噪聲投訴二維碼,市民只需掃描貼在工地大門口的投訴二維碼,施工噪聲投訴信息就能直達施工方和工地監督部門,讓問題及時得到解決。相較于電話投訴,二維碼投訴既能更精準,也能提高投訴處理效率,更縮短了投訴抵達相關負責人和相關單位的時間。
廈門市在全省率先推動噪聲自動監測系統的安裝聯網工作,實現建筑工地噪聲“云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29個施工項目接入系統。利用平臺“線上監測”“線上預警”等功能,執法部門可24小時不間斷采集噪聲監測數據,當建筑工地噪聲排放超閾值(白天噪聲超過70分貝,夜間超過55分貝)時,將予以預警提示,智能管控建筑工地噪聲。
此外,部分地區探索采取支付補償金等措施,妥善解決噪聲糾紛。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等印發《關于加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規定施工單位對周邊受噪聲影響范圍內居民實施夜間施工噪聲擾民補償。要求施工單位制定施工噪聲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并進行公告,積極采取低噪聲工藝并使用低噪聲設施、設備,合理安排施工計劃,配合建設單位妥善處理施工噪聲污染引發的糾紛,按照《建設工程夜間施工證明》載明的施工作業項目在夜間施工期限內進行施工,強化夜間施工降噪防護,及時向附近居民進行公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