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見的噪聲污染有哪些?”
“噪聲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危害?”
“作為市民,我們應該如何防治噪聲?”
......
近日,隨著最后一堂噪聲預防進課堂評選活動的開展,深圳市“守護寧靜,噪聲預防進課堂”主題評選活動(以下簡稱噪聲課堂評選活動)就此落下帷幕。
從2022年10月發布課程征集至今,深圳噪聲課堂評選活動取得了哪些成效?深圳在噪聲防治方面又采取了哪些舉措?
噪聲課堂,為“寧靜城市”發聲
廣場舞喧囂、機動車“炸街”、夜間施工噪聲擾民、無處設防的鄰里噪聲成為頭頂上的噩夢……噪聲污染儼然已經成為城市公害。
為回應群眾關切,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高度重視,于2022年10月創新性開展“守護寧靜,噪聲預防進課堂”主題活動,面向深圳市內人員公開征集噪聲防治特色課程,課程主題設置為科學課、警示課、生活課三個部分。
據悉,科學課圍繞噪聲的危害與防治知識相關方面,面向深圳市學生,開展噪聲預防科普課堂;警示課圍繞建筑施工、交通運輸噪聲相關方面,以噪聲執法工作為藍本,結合社會關注度高的案件,篩選具有引導、規范、預防、教育功能的典型案例,面向深圳市建筑施工、交通運輸企業人員,開展噪聲預防警示課堂;生活課則圍繞噪聲防治法律法規相關方面,結合易發生在公眾身邊的熱點問題,面向深圳市居民,開展噪聲預防生活課堂。
噪聲課堂評選活動通過課堂試講的方式從征集的課程資源中評選出特色課程,搭建優質噪聲預防課程資源平臺,將噪聲防治知識帶進學校、送入企業、擴展到社區。
經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環境法學博士等多位重量級專家的專業評審,最終7名宣講講師帶來的噪聲污染防治課程脫穎而出,分別榮獲科學課、警示課、生活課評選活動一二三等獎,另有多名講師獲得優秀獎項。
同時,優秀課堂獲獎講師且符合專家征聘條件的,還可入選深圳市噪聲污染防治專家庫,參與深圳市噪聲防治宣傳工作。
噪聲課堂評選活動是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在噪聲污染防治社會宣講和公眾寧靜素養提升等方面的特色舉措。“開展此次活動,目的就是為了挖掘噪聲防治人才,通過授課這種宣教形式讓噪聲防治走進社會、走進生活、走進尋常百姓家,提升居民寧靜素養。”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
全民共治,守護“耳邊安寧”
噪聲問題關系千家萬戶,每個人都可能是噪聲的制造者,也可能是噪聲污染的受害者。面對噪聲污染防治問題,全民共治是根本,噪聲課堂評選活動的初衷也正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警示課評選活動聽課觀眾皆為中建三局集團(深圳)有限公司員工。作為建筑施工噪聲的第一“受害人”,通過開展活動,讓一線員工深刻認識到了建筑施工噪聲的危害,也增強了防治噪聲污染法律意識與綠色施工管理意識。
評選活動現場氣氛活躍,觀眾參與度高,針對授課內容,踴躍提問,講師及專家們實時解疑答惑。現場一名建筑工人感嘆道:“其實我們也知道噪聲是有危害的,但是一直不知道該如何去防治,感謝這個課程,讓我知道了如何保護自己的聽力,減少對附近居民的打擾。”
而對于生活在社區中的普通居民,又該如何理性維權,積極參與噪聲防治呢?
在生活課評選活動現場,聽眾都是社區居民,通過聽取各種環境下的真實噪聲錄音,學習了解到聲音和噪聲的區別。更重要的是,更加主動地以主人翁的姿態,理直氣壯地抵制制造噪聲,積極參與防噪行動。通過新聞媒體曝光臺,對噪聲違法擾民行為進行曝光。積極配合執法部門的噪聲污染防治工作。主動配合社區宣傳,主動向身邊居民傳播噪聲的危害、噪聲防治等有關知識。
“噪聲污染防治涉及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領域。每個人都可能是噪聲的受害者、受益者、維護者,不能是旁觀者、局外人、批評家,呼吁大家都從自身做起,與我們共治共享寧靜城市。”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
針對進一步推動構建污染防治全民行動體系,深圳市生態環境局下一步將繼續開展噪聲防治科普公益課堂,將評選出來的優秀講師、特色課程充分應用起來,面向公眾開展系列宣傳課堂。
這意味著,噪聲課堂評選活動的最后一堂課也成為科普公益系列課堂的第一堂課。后續,越來越多的噪聲公益課程將展示在公眾面前,輻射至千家萬戶,帶動越來越多市民主動參與維護寧靜環境,共建寧靜深圳。
精準治噪,對噪聲污染說“不”
數據顯示,深圳市的人口密度位居全國第一,隨著城市發展空間日益緊縮,噪聲暴露人口不斷增加。噪聲問題不容小覷。
“每一件投訴案件的背后,都是群眾與噪聲抗爭的辛酸歷程,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正是我們開展噪聲污染防治工作要解決的問題。”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擲地有聲。
2022年,《深圳市噪聲污染防治行動方案(2022—2024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正式印發,由此正式啟動深圳市噪聲污染防治三年行動。
2023年3月,深圳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住房和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組織開展2023年第一季度建筑施工噪聲聯合執法行動,對福田、羅湖區5個群眾投訴量較大的建筑施工工地展開夜間檢查。以多部門聯合執法為高質量綠色發展和人民群眾幸福生活保駕護航。
在深圳市坪山區,“遠程喊停”線上監控系統正發出警報,顯示轄區某街道的工地正超時施工,執法人員立即遠程警告、要求停工;
羅湖區通過試行黨群專班進工地,試點推行全封閉施工,打造環保義務監督員隊伍,加強工地噪聲治理環保監督等“三舉措”,以更大力度防治建筑工地施工噪聲污染,化解環境信訪投訴難題;
寶安區依托黨建聯創平臺,凝聚政企發展共識,樹立綠色施工模范,破解施工擾民難題,引領工地創新降噪揚塵技術創新與應用,實現一街一標桿,激勵更多建筑工地項目爭創“綠色模范工地”;
鹽田區充分發揮“中國天然氧吧”及“城市生態氧吧”品牌效應,將優良的生態環境與普法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制作《“生態氧吧”普法課堂》系列視頻,全方位宣傳引導轄區工地主動守法施工,市民積極監督......
深圳市應對噪聲污染屢出新招奇招,從規劃源頭預防、四類噪聲防治、持續加強監管等方面全流程覆蓋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過程。
《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4年,全市噪聲治理體系日益健全,噪聲防控能力進一步加強,交通、施工、社會生活和工業噪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噪聲嚴重污染區域的聲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噪聲敏感建筑物得到有效防護;群眾反映的突出噪聲擾民問題得到緩解,公眾滿意度提升。
面向未來,深圳將持續縱深推進“寧靜城市”建設,積極營造人人有責、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噪聲污染防治氛圍,與廣大市民一起共建共治共享寧靜美好的生活環境,助力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